心慌氣短,心髒怦怦跳,這種“心動”千萬要警惕!

Jennifer 60 2023-11-21 健康

心慌氣短,心髒怦怦跳,這種“心動”千萬要警惕!

心慌,在醫學上可以稱為心悸,是一種我們能感受到心髒不規律進行跳動的感覺,是心血管病最常見的症狀。通波仔幾乎都是每個人曾有過心悸的體驗,如果企業只是一個偶爾一兩次則影響作用不大,但如果出現心悸頻繁不斷發生,就應引起高度警惕,立即就醫,了解社會原因,及時有效治療。其中房顫是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。

一、房顫是什么

心髒跳動的起搏器是竇房結,竇房結定期向心髒發送電信號,將血液泵送到心室,心室將血液泵出並在全身循環。心臟科醫生一個正常人的心髒在休息時每分鍾跳動60到100次。低於這個速度就叫心動過緩。心跳超過100次就叫心動過速。心室顫動是心室顫動的全稱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。當心房收縮從有規律、到不規律震顫時,就會導致患者心律不齊、脈搏不規律而強弱不一。

二、房顫的危害

房顫發生時,不僅心房向心室傳遞的電信號混亂,而且向心室供血的效率也會下降,整個心髒的泵血功能也會受到嚴重影響。

1. 血栓栓塞

首先,心房在心室顫動期間不規則跳動。心房內的血液沒有完全泵入心室,心房內的其餘血液就會凝結,形成血栓。血栓很容易隨著血液的流動而脫落,進入全身循環。進入下肢靜脈會導致血液凝塊,阻塞血液流動,造成肢體壞死,或導致截肢; 進入大腦會導致腦栓塞(中風) ,死亡率為63% 。房顫患者的卒中發生率是無房顫患者的5-7倍。

2. 心力衰竭

其次,房顫發作時,心率往往在100次以上。心率過快時,心房收縮功能下降,血液無法泵出,導致外周循環血量減少,會導致心力衰竭,容易出現乏力、氣短等心力衰竭症狀。

3. 低灌注低血壓(休克)

最後,心髒血液抽不出來,外周循環血量少,會導致低血壓和低灌注。直觀表現為患者血壓特別低,低於90u002F60mmHg,並伴有休克症狀。

三、哪些人可以需要提高警惕房顫

心髒功能異常的人

患有冠心病、心衰、心髒瓣膜病的人群,要格外警惕房顫的發生。冠心病、心衰患者除了要積極治療外,還要控制相關的危險因素,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。心髒瓣膜病會隨著病情的進展,引起心髒瓣膜結構的變化,同時心髒泵血功能也會有變化,因此,此類疾病可根據病情,盡早考慮手術治療方案。

有心室顫動危險因素的人

房顫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飲酒、肥胖、年老、生活不規律、脾氣暴躁等。高血壓患者應積極控制血壓,遵醫囑定時服用降壓藥,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,遇事不要慌張,防止情緒激動,盡量減少血壓波動。血糖異常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水平,肥胖者應適當改變生活方式,增強體質。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蔓延,房顫的發病率還在逐年增加。

四、心悸的其他主要病因

心悸的病因多種多樣,有的是心髒器質性病變,有的是功能性因素所致,醫生往往需要進行多種檢查才能找出病因,從而作出不同的診斷和治療。心悸的常見原因如下:

1. 生理性

在健康人劇烈運動或精神緊張時可見;飲酒後,濃茶或咖啡;在有效期內使用某些藥物如腎上腺素、麻黃堿、咖啡因、阿托品、甲狀腺片。

2. 心血管疾病

常見於各種類型的心髒病,如心肌炎,心肌病,心包炎,心律失常和高血壓。

3. 非心血管疾病

常見於貧血、低血糖、大量失血、高熱、甲亢等疾病,以及胸腔積液、氣胸、肺炎、肺不張、腹水、腸梗阻、脹氣等。

4. 神經因素

自主學習神經系統功能結構紊亂最為我們常見,另外,還有一個神經衰弱、更年期綜合征、驚恐或過度興奮、劇烈運動後均可導致出現心悸。

心髒神經症

心髒神經官能症是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,臨床表現為心悸、胸悶、氣短、乏力、頭暈、耳鳴、失眠等。

病因與神經類型、環境因素與人格有關、社會壓力、工作緊張,當精神、環境受外界刺激難以適應時,可誘發該病。心悸症狀其中大部分發生在中青年人中,20-50歲以上者較為常見,女性多於男性,尤其是絕經期婦女,尚無器質性心髒病的臨床證據。心髒神經症沒有生命危險,但可以持續很長時間。在嚴重的情況下,病人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,造成嚴重的疼痛。由於醫學上缺乏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措施,漏診和誤診並不少見,最容易被誤診為病毒性心肌炎或冠狀動脈疾病,在看過多於一名醫生後,病人的心理負擔加重,症狀更為嚴重。

五、心悸預防

1.心慌患者要樂觀,情緒穩定,堅持治療,堅定信心,少生氣,調整情緒,防止情緒過度,避免恐慌、刺激、焦慮。

2.注意自己休息,生活作息時間規律。

3.飲食應營養豐富,易消化吸收,少吃脂肪、鹹、辣的食物和酒、煙草、濃茶、咖啡等。

4.病情較輕者應參加體育鍛煉,如散步、太極拳、體操、氣功等。,以免感到疲勞和加重症狀,避免劇烈活動。

相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