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房抽針檢查全攻略:您需要知道的一切

什麼是乳房抽針檢查?
乳房抽針檢查是一種用於診斷乳房異常組織的醫學檢查方法,主要目的是通過抽取少量組織或細胞進行病理分析,以確定腫塊的性質。這種檢查在乳房疾病診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尤其是當乳房X光或超聲波檢查發現異常時,抽針檢查能提供更精確的診斷依據。
常見的抽針檢查類型包括:
- 細針抽吸(FNA):使用極細的針頭抽取細胞樣本,適用於表淺腫塊或淋巴結檢查。
- 粗針切片(Core Biopsy):使用較粗的針頭取得組織樣本,能提供更多病理信息。
- 真空輔助切片(VAB):通過真空裝置輔助抽取較大組織樣本,適用於微小鈣化點或深層腫塊。
在香港,乳房抽針檢查的費用因醫院和檢查類型而異,一般範圍為港幣$2,000至$8,000。相比之下,心臟掃描價錢通常更高,約為港幣$5,000至$15,000,具體取決於掃描類型和機構。
為什麼需要進行乳房抽針檢查?
乳房抽針檢查的主要目的是明確診斷乳房異常,尤其是當其他影像學檢查無法確定腫塊性質時。以下是常見的檢查原因:
- 發現乳房腫塊:無論是自我檢查還是醫生觸診發現的腫塊,抽針檢查能幫助確定其性質。
- 影像學檢查異常:乳房X光或超聲波顯示可疑鈣化點、結構扭曲等異常時,需進一步確認。
- 區分良惡性腫瘤:抽針檢查是區分乳腺纖維腺瘤(良性)與乳腺癌(惡性)的金標準。
值得注意的是,胸抽針或胸部抽針檢查不僅適用於女性,男性若發現乳房異常腫塊也可能需要接受檢查。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,2022年香港新增乳腺癌病例超過5,000例,早期診斷對治療至關重要。
抽針檢查前的準備
充分的準備能確保檢查順利進行並減少併發症風險。以下是檢查前的重要注意事項:
- 諮詢醫生:詳細了解檢查流程、可能的風險(如出血、感染)與診斷價值。醫生會根據腫塊位置和大小建議最合適的抽針類型。
- 藥物與過敏史: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藥物(特別是抗凝血劑如阿司匹林),以及對麻醉藥或消毒劑的過敏情況。部分藥物可能需在檢查前暫停3-5天。
- 飲食與衣著:一般無需空腹,但建議避免咖啡因以防手抖。穿著前開扣式寬鬆上衣方便檢查,避免佩戴金屬飾品。
若同時安排其他檢查(如心臟掃描),需與醫生協調順序,避免造影劑影響抽針結果。
抽針檢查的過程
抽針檢查通常在門診進行,全程約30-60分鐘。以下是具體步驟:
- 定位與消毒:通過超聲波或X光立體定位確定腫塊位置,消毒皮膚後施打局部麻醉藥。
-
抽針操作:
- FNA:醫生手持細針快速穿刺腫塊,抽取細胞塗片。
- 粗針切片:使用彈簧式活檢槍,每次穿刺可取得約1.5cm長的組織條。
- VAB:在影像引導下,透過單一穿刺口多次抽取組織,減少創傷。
- 標本處理:將取得的組織放入福爾馬林固定液送檢,細胞塗片則立即染色。
過程中可能感到輕微壓痛或拉扯感,但麻醉會減輕不適。香港大部分醫院提供音樂或減壓球幫助放鬆。
抽針檢查後的護理與注意事項
檢查後的護理對恢復和預防併發症非常重要:
| 時間段 | 護理措施 |
|---|---|
| 立即(24小時內) | 加壓包扎止血,冰敷15分鐘/次(間隔1小時)減輕腫脹 |
| 1-3天 | 保持傷口乾燥,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 |
| 1週後 | 複診確認傷口癒合情況,拆線(若需要) |
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:
- 傷口持續滲血或化膿
- 劇烈疼痛無法緩解
- 發燒超過38°C
抽針檢查結果的解讀
病理報告通常需3-7個工作日,結果分為三類:
- 良性(約70%病例):如纖維腺瘤、囊腫或脂肪壞死,通常只需定期追蹤。
- 惡性(約20%):需進一步確定癌症類型(如導管癌、小葉癌)與分期,制定手術、化療等方案。
- 不確定(約10%):可能需擴大取樣或手術切除活检。
香港公立醫院的病理報告準確率超過95%,私立機構可能提供第二意見服務。
乳房抽針檢查的風險與副作用
雖然抽針檢查相對安全,但仍存在一定風險:
- 短期副作用:瘀青(30%病例)、輕度疼痛(通常2-3天緩解)、極少數出現氣胸(深部腫塊檢查時)。
- 假陰性風險:約5-10%病例因取樣誤差可能漏診,需結合影像學判斷。
- 癌症擴散疑慮:研究顯示正規操作的胸部抽針不會增加癌細胞轉移風險。
常見問題解答(FAQ)
抽針檢查會不會引起癌細胞擴散?
國際研究證實,遵循無菌操作與穿刺路徑規劃的抽針檢查不會導致癌細胞擴散。香港醫管局指引要求針道應設計在後續手術可切除範圍內。
抽針檢查痛嗎?
多數人形容不適感類似抽血,麻醉可阻斷90%以上痛覺。敏感者可選擇鎮靜麻醉,但需家屬陪同返家。
抽針檢查後多久可以拿到報告?
常規病理分析需3-5天,若需特殊染色(如HER2檢測)可能延至7-10天。急件服務(24-48小時)需額外付費。




.pn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m_mfit,w_245,h_160/format,webp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