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解 CT 掃描迷思:醫管局專家解讀 CT 輻射風險

Judith 0 2025-06-10 健康

醫管局轉介ct scan

大眾對 CT 掃描輻射的擔憂

在現代醫學診斷中,CT 掃描(電腦斷層掃描)已成為一種常見且高效的檢查手段,尤其在香港,醫管局轉介 CT scan 的案例逐年增加。然而,許多患者對 CT 掃描的輻射風險心存疑慮,甚至因此拒絕必要的檢查。這種擔憂主要源於對輻射的誤解,以及對 CT 掃描技術的不了解。事實上,醫管局早已制定嚴格的輻射安全標準,並通過先進技術將輻射劑量控制在安全範圍內。本文將由醫管局專家解讀 CT 輻射風險,幫助大眾破除迷思,理性看待 CT 掃描的價值與安全性。 pet ct scan 香港

CT 掃描輻射劑量詳解

CT 掃描的輻射劑量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。根據醫管局的數據,一次常規 CT 掃描的輻射劑量約為 2-10 毫西弗(mSv),具體數值取決於掃描部位和技術參數。以下是常見醫療輻射劑量的比較: pet ct scan 收費

  • 胸部 X 光:約 0.1 mSv
  • 牙科 X 光:約 0.005 mSv
  • 腹部 CT:約 8 mSv

與日常生活相比,我們每年從自然環境中接受的輻射劑量約為 2-3 mSv,而乘坐長途飛機的輻射暴露約為 0.03-0.1 mSv/小時。影響 CT 輻射劑量的因素包括掃描範圍、掃描時間、設備類型以及患者的體型。醫管局通過優化掃描參數和採用先進技術,確保每次檢查的輻射劑量盡可能低。

醫管局如何降低 CT 掃描輻射風險

醫管局在降低 CT 掃描輻射風險方面採取多項措施。首先,引進低劑量 CT 技術,例如迭代重建算法,可以在保證影像質量的同時減少 30-50% 的輻射劑量。其次,針對不同年齡層調整劑量,尤其是兒童和孕婦,醫管局會根據體重和年齡定制掃描方案。此外,個體化檢查方案也是重要策略,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(如病史、檢查目的)決定是否進行 CT 掃描,並選擇最合適的掃描參數。 pet scan 香港

CT 掃描的潛在益處與風險評估

CT 掃描的潛在益處遠超其輻射風險。對於許多疾病(如肺癌、腦出血、骨折等),CT 掃描能提供關鍵的診斷信息,幫助醫生制定治療方案。根據香港醫管局的統計,CT 掃描的準確率高達 90% 以上,顯著提高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成功率。然而,風險評估仍是必要的。醫管局建議,只有在臨床需要時才進行 CT 掃描,並優先考慮其他無輻射的檢查方法(如超聲波或 MRI)。

與醫生溝通:了解個人 CT 掃描風險與益處

在決定是否接受 CT 掃描前,患者應與醫生充分溝通,了解檢查的必要性、潛在風險和替代方案。醫管局轉介 CT scan 的流程中,醫生會評估患者的個人情況,並解釋輻射劑量的影響。患者也可以主動詢問以下問題: 醫管局轉介ct scan

  • 這次 CT 掃描的預期輻射劑量是多少?
  • 是否有其他無輻射的檢查替代方案?
  • 檢查結果將如何影響我的治療計劃?

通過透明的溝通,患者可以做出更明智的決定,平衡診斷需求與輻射風險。

相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