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性乳房腫瘤:香港常見問題與治療方法

Hellen 1 2025-05-30 健康

乳房外科醫生,乳房外科醫生推薦,抽針痛唔痛

一、良性乳房腫瘤的定義與重要性

良性乳房腫瘤是指乳房組織中非癌性的增生或腫塊,雖然不會擴散至其他部位,但仍可能引起不適或影響生活品質。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的統計,約有80%的乳房腫瘤屬於良性,其中以纖維腺瘤和乳腺囊腫最為常見。了解良性乳房腫瘤的成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法,有助於減輕患者的焦慮並做出正確的醫療選擇。

許多女性在發現乳房腫塊時,往往會擔心是否為惡性腫瘤。此時,尋求一位經驗豐富的乳房外科醫生進行評估至關重要。醫生會根據腫瘤的性質、大小及症狀,建議適當的檢查與治療方案。若您需要乳房外科醫生推薦,可參考香港乳癌基金會或各大醫院的專業名單。

二、香港常見的良性乳房腫瘤類型

1. 纖維腺瘤:成因、症狀、診斷、治療

纖維腺瘤是年輕女性最常見的良性乳房腫瘤,好發於15至35歲之間。其成因與雌激素水平升高有關,通常表現為圓形、光滑、可移動的腫塊。診斷上,醫生會透過觸診、超聲波或細針穿刺(FNAC)確認。治療選項包括觀察(適用於小型無症狀腫瘤)或手術切除(適用於較大或有症狀者)。

2. 乳腺囊腫:成因、症狀、診斷、治療

乳腺囊腫是由乳腺導管擴張形成的液體填充囊腫,多見於35至50歲女性。症狀包括乳房脹痛或觸摸到柔軟的腫塊。超聲波檢查可明確診斷,治療上可選擇抽吸囊液或手術切除。許多患者關心抽針痛唔痛,實際上,抽吸過程通常僅有輕微不適,且時間短暫。 乳房外科醫生推薦

3. 乳管擴張:成因、症狀、診斷、治療

乳管擴張常見於更年期前後女性,因乳腺導管阻塞導致分泌物積聚。症狀包括乳頭分泌物或乳房疼痛。診斷需結合臨床檢查與影像學,治療可能包括抗生素(若合併感染)或手術切除。

4. 脂肪壞死:成因、症狀、診斷、治療

脂肪壞死多因乳房外傷或手術後脂肪組織受損所致,表現為硬塊或皮膚凹陷。超聲波或活檢可協助診斷,多數情況下僅需觀察,若腫塊持續增大則考慮手術。

5. 乳頭狀瘤:成因、症狀、診斷、治療

乳頭狀瘤是乳腺導管內的良性腫瘤,可能導致血性乳頭分泌物。診斷需依賴乳管鏡或活檢,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。

三、良性乳房腫瘤的診斷方法

  • 觸診:醫生透過觸摸評估腫塊的大小、形狀與移動性。
  • 乳房X光檢查:適用於40歲以上女性,可檢測微鈣化點。
  • 乳房超聲波檢查:適合年輕女性或緻密型乳房,能區分囊腫與實性腫瘤。
  • 細針穿刺(FNAC):抽取少量細胞進行病理分析,患者常問抽針痛唔痛,實際痛感因人而異,但多數僅輕微不適。
  • 活組織檢查:取得組織樣本以確診,是金標準。

四、良性乳房腫瘤的治療選擇

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類型、大小與症狀: 抽針痛唔痛

治療選項 適用情況
觀察 小型無症狀腫瘤,定期追蹤即可
藥物治療 如乳腺囊腫可嘗試荷爾蒙調節
手術切除 較大腫瘤、症狀明顯或無法排除惡性

五、良性乳房腫瘤的預防與自我檢查

定期自我檢查是早期發現的關鍵:

  • 每月月經結束後5至7天進行觸摸檢查。
  • 40歲以上女性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篩查。
  • 保持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,減少高脂肪食物攝取。

六、了解良性乳房腫瘤,安心面對

良性乳房腫瘤雖多為無害,但正確的診斷與治療能避免不必要的擔憂。若發現異常腫塊,建議盡早諮詢乳房外科醫生,並根據專業建議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。香港醫療資源豐富,透過定期檢查與健康管理,女性朋友們能更從容守護乳房健康。

相似文章